凝膠潔顏 保養品 量粒深層潔晶膠

離開新埔鎮市區後,壯壯帶我們來到上枋寮劉宅,

記得以前有跟新竹縣文化局的古蹟導覽來過這裏,

但是幾乎沒有印象了,趁著這個好天氣再來拍拍這

間在新竹地區規模最大的客家宅邸。

新埔鎮公所旅遊網對劉宅介紹如下:

清乾隆20年(1755年),廣東人劉學悟(延轉)隨母親渡海來台,移墾新竹香山地區。1781年又從香山移居新埔上枋寮現址,並起造新宅。1928年因子孫眾多不敷居住,乃改建成今所見前後兩堂、左右各三棟橫屋的擴大型四合院,稱「雙堂屋」。為新竹地區規模最龐大的傳統客家農宅,規模龐大但外觀樸實,沒有雕樑畫棟。 雙堂屋現為國家三級古蹟,2002年因年久失修,乃由內政部撥款五千多萬,並由慶洋營造公司按原貌重修,次年竣工。

前堂外為了農忙時期曬榖方便,設置了兩個廣場(禾埕);為了日常用水方便,宅前宅後設了數個水井等等。 

劉宅建築以三合院包四合院形式,中間為前堂,後進正身中間為正廳,兩旁廂房居住父母,屋頂以正身最高,依序降下來,這是隨著輩分安排,有著長幼有序倫理的觀念。

前堂上懸「鐵漢家聲」門匾,因劉家老祖先宋朝時代的劉安世,擔任朝廷諫官,正直無私不畏權勢,因得罪宰相蔡京而被放逐至嶺南,蘇東坡稱之為「鐵漢」。 

進入內埕,這是為了祭祀時設計的空間,也可以作為婦女工作的場所,為了容納眾多子孫祭祀,除了內埕,兩旁還設有廂廊。

正廳前柱子的樣式,吸引我的注意力,這樣式很有西洋風格的羅馬式柱子,柱頭上方還貼有彩色磁磚,感覺是中西合璧,好有風格,兩邊的圓形錢幣通風窗,也有老虎窗的味道,個人臆測這是日據時代改建成的。

正廳門匾是藜照堂,典故來自劉向燃藜讀經的典故,傳說有一天,劉向在天祿閣校書至深夜,當燭盡燈滅之後,仍不肯就寢,就是暗室中背誦經書。忽有一位黃衣老人,手柱青藜杖叩門進來,接著將手中青藜杖頂端一吹,藜杖竟然燃燒起來,發出光芒,照亮了暗室。劉向見狀,立即向老人施禮,老人乃太乙之精,見劉好學,特來視察,並贈以洪範五行之經卷,勉勵劉向,後來劉氏便以此為堂號。

內埕牆上只有簡單的書法裝飾,前堂門內匾為福星拱照,兩邊廂門則為一輪明月和四壁清風。

正廳兩側門上方書寫義路、禮門,這是期許後代子孫,勤奮讀書,多行義事。

兩旁窗戶是竹子造型,上書竹報平安,除此竹子也有守志節和有骨氣的隱喻。

劉宅只有開放中間部分,兩旁護龍還有族人居住,參觀時請小聲輕行,勿打擾住戶。

正廳後面

正廳屋身牆面很有特色的穿瓦杉,這在永靖餘三館有介紹過,這是古早時候,為了保護土角厝所做的措施。

後方有劉氏的祖塔,稱「瑞閣園」(為紀念來台祖劉學悟之父劉瑞閣),為旅美建築師李澤礎設計,造型特殊,全省唯一。每年清明節,旅居外地子孫一千多人都會回來掃墓,規模盛大亦屬罕見。 

左右兩側原為各三條護龍,右護龍則只剩兩條護龍。

很有特色的馬背山牆,依照形狀有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,原來的名稱叫做「馬脊」,本省匠師則稱之為「箍頭」,客家匠師稱為棟頭,它的特徵是垂脊和正脊的銜接處成鼓狀凸起。馬背的造型變化多端,與傳統的風水觀念有很大的關係。也有人說跟風水無關,全憑匠師施作,這種事很難說明白,向來是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。

左邊兩張為火形馬背,右邊是水形馬背。各地方造型還有變化,這些馬背實在很難分辨,有錯請指正。火形大概是最好認的,有四個尖尖的角,水形有三個弧形的彎角,像水波一樣。

 

燕尾翹脊,以前是官宦或是大宅人家才有能力建造。

正廳上方屋脊美麗的剪黏


 

地址:新竹縣新埔鎮上枋寮8號

交通方式:竹14線2.5K處(中山高竹北交流道下至義民廟後東行)

義民廟地圖,劉宅雙堂屋在往新埔方向續行,過了高鐵鐵路的左邊,宅前有停車場

堅仔 / Xuite日誌 / 回應(22) / 引用(0) / 好文轉寄
【新竹】新埔曬柿餅|日誌首頁|【囍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-外甥女...上一篇【新竹】新埔曬柿餅下一篇【囍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-外甥女結婚...
回應